每年产生污水90多亿吨,处理率却仅为22%,远低于城镇污水90%以上的处理率;污水治理设施“建好不用、只晒太阳”的现象普遍存在;排放标准日趋严格与地方经济可承受能力矛盾增加……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,农村环境问题愈发成为各方普遍关注的焦点,其中,很多人比较关心的农村污水问题,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指引下,已成为新一轮污水治理领域的市场主角之一,亟须按下有效治理的“快进键”。
我国有近60万个行政村和260多万个自然村,户籍人数7.63亿,每年生产污水90多亿吨,然而,广大农村地区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并不完善。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,农村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(如粪尿水、洗衣水、厨房水等)和生产废水(由散户畜禽养殖、小作坊等排放),但是由于缺乏管理和规划,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是随意排放,有的直接排入江河湖泊,有的排出室外空地后渗入地下,少部分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渗入地下,既污染地表水,也是引发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,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,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。
政策层面上,农村污水治理已然成为重头戏。在中央,2018年一号文件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》就提出,今年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,以农村垃圾、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。紧接着,中办、国办联合印发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》,提出积极推广低成本、低能耗、易维护、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,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。在地方,湖南、湖北、江苏、福建、云南、安徽等近20个省份,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的政策。可以说,国家及地方密集出台的政策,正在积极推动着农村污水市场加速释放。根据权威机构测算,农村污水治理市场是一片“蓝海”,以达到60%处理率的目标计算,后“十三五”时期预计市场空间也有1200亿元。
具体到治理层面上,要认识到农村有农村的特点,主要是广、散、碎、乱,这意味着不能简单地搬用城市的模式,也不能完全搬用国外的模式。不久前,国家审计署发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,曝光农村污水治理设施普遍存在闲置现象。例如,某省195个污水处理设施有146个闲置,涉及投资10449.77万元,真正运行率还不到10%。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一些地方上项目的时候,没有充分考虑到需求的多样化,而照搬了某种热门模式。这就要求必须因地制宜,充分考虑当地的人口流动情况、经济发展水平、地形地貌、村庄分布特征等,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、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。一个最重要的指导思路是,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应该是简单的,不怎么耗费运维精力也能天天正常运行的。因此,对城市周边的村镇,完全可以实现和县城或者城市污水治理设施的同建共享;对人口比较密集、经济相对发达的村庄,就可以考虑集中化的处置模式;对人口比较分散、经济不够发达、相对干旱的地区,就要采取分散式的工艺技术。
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,老百姓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,但这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,过去没有引起我们重视的农村污水排放问题所带来的后果,已经“直白”地摆在我们面前,不容视而不见。我们应该进一步重视农村污水现状,按下治理的“快进键”,还子孙后代真正的绿水长流。
扶 青
更多信息请访问青岛公务员考试网
点击关注微博@中公教育-青岛
回复“机会”获取三支一扶考试资料
回复“国考”获取国考网课+近三年考题
回复“全真模拟卷”获取教师3套模拟卷
近期主推课程: